2007年5月2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对牙防组问题“宜将剩勇追穷寇”
杨涛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审计处《关于全国牙防组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首次确认,牙防组通过违规认证获取了利益,金额至少218.5万元。该报告还表明,牙防组借用牙防基金会的账户,进行了诸多违规操作。牙防组成员,特别是领导层大量从牙防组获得个人收益的情况,也在报告中得到披露(5月22日《京华时报》)。
  但是,牙防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撤销机构、退还违规资金的问题,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应借审计报告出台的东风,“宜将剩勇追穷寇”,向有关人员和部门进行问责。
  根据审计报告,在1997到2006年间,牙防组共支出2769.32万元,其中六成以上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公务支出和会议支出;在公务支出和会议支出中,还包含了大量发放的各项劳务费用。而那些大量发放的补贴、劳务、奖金、过节补助费用,有时在事业支出列支,有时从专项经费列支,且标准不统一,名目繁多,支出随意。审计报告称,混乱的财务“导致大量不合规费用开支,造成资产损失”。那么,牙防组领导又该对资产的流失担当何责?这么混乱的经费支出,又是否涉嫌贪污、挪用呢?
  作为卫生部设立的非法人型专家咨询性组织,全国牙防组并不具有对外开展产品检测和对产品质量进行认证的权力,其对外进行认证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但为什么非要等李刚博士起诉后,在舆论的一片哗然中,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卫生部才共同叫停全国牙防组开展的口腔保健品认证活动呢?此外,审计报告显示,中国牙防基金会与牙防组的人员交叉率高达50%以上,原本应该独立、公开的中国牙防基金会账户,成了牙防组可轻易借用的平台,进行违规的金融操作。那么,为什么这两个机构的违规行为能长期存在呢?有关监管部门是否存在渎职的问题呢?
  把牙防组多年来的违规行为与监管部门多年来的“不做声”联系起来想,我们还要问,是否还有更上级的官员在庇护?所以,审计报告只刚刚暴露了“牙防组问题”的冰山一角,有关方面还必须掀起更大的“问责风暴”,才有可能揭开其背后的黑幕,才有可能让“幕后”的责任人得到处罚,才能消除多年的积弊,才能真正取信于民。